第 1 章人的因素
1.1介紹
人的因素包含的范圍較廣,通過研究人、飛機和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來提高人的能力從而降低飛行過程中發生錯誤的機率。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飛機的安全性不斷得到提升,機械故障在逐漸減少,但由人的因素引發的事故發生率卻在遞增。在所調查的事故中,與人的因素方面有關的事故占到了總數的 80%以上。如果飛行員能夠加強對人的因素的認識和了解,就可以更好地準備飛行計劃并更加安全、無事故地完成飛行。
在儀表氣象條件( IMC)下飛行可能會使人體的感覺器官產生錯覺。作為一個合格的飛行員,需要去認識并有效地糾正這些錯覺。在儀表飛行中,要求飛行員利用所有可用的資源來進行決策。
本章涉及到的人的因素主要包括用來定向的感覺系統、飛行中的錯覺、生理和心理因素、身體因素、航空決策和機組資源管理( CRM)。
1.2定向感覺系統
定向是指飛行員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飛機的位置以及自己相對于一個特定參考點的位置。失定向是指不能定向,空間失定向專指不能確定相對于空間或其它物體的位置。
定向通過三個方面的人體感覺器官來實現:眼睛、前庭器官和本體感受。眼睛維持視覺定位。內耳的運動感覺系統維持前庭器官的定向。人體的皮膚、關節和肌肉神經維持本體感受定向。身體健康的人處于自然環境中時,這三個系統工作良好。但當飛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力作用在人體時,這些感官系統就會提供相應的誤導信息,就是這些誤導信息造成了飛行員失去定向。
1.2.1 眼睛
所有感官中,視覺在提供信息保持飛行安全方面占據了最為重要的位置。盡管人的眼睛在白天視覺最佳,但在非常暗的環境中,也是能看到東西的。白天,眼睛使用被稱為視錐細胞的感受器,在夜間的時候,我們的視覺通過視桿細胞(視網膜里對昏暗的光線可作出反應的細胞)來工作。兩者均根據他們感應到的照明環境來提供最佳的視覺。換句話說,視錐細胞在夜間是無效的,而視桿細胞在白天也是無效的。
眼睛還存在兩個盲點。白天盲點位于感光的視網膜上,視神經光束從這里通過(將信息由眼睛傳到大腦)。此處沒有光感受器,也無法產生信息傳輸到大腦。夜間由于視錐細胞大量集中,密集排列在中心凹周圍,人的視覺中心會形成一個盲點。由于該區域沒有桿狀細胞,視錐細胞在夜間表現不佳,因此夜間直視某一物體時會看不到該物體。因此,夜間飛行中,越障或者巡視查看周圍環境時最好帶有一定角度來觀察物體,避免直視。
大腦根據物體的顏色、顏色的對比并參考周圍物體來處理視覺信息!簣D 1-1』展示了視覺信息的處理過程。大腦通過很多相關信息包括物體周圍的環境來確定物體的顏色。在下圖中,位于立方體陰影區域的橙色的正方形實際上和立方體頂部中央位置的褐色正方形的顏色是一樣的。
將橙色方形與周圍環境隔離開來,你會發現它實際是褐色的。很明顯,在現實環境中,處理視覺信號也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復雜地形中識別機場或者在輕度薄霧條件下識別另一架飛機時會出現此類問題,因此應提高警惕。
『圖 1-2』介紹了感知方面的『圖 1-1』魔方圖
問題。兩個桌子長短相同。人眼很容易就物體的大小產生錯覺,包括長短。通常在飛行員眼中,一條跑道在平地上要比在不平坦地形上要寬,這是由于固有思維模式造成的。
1.2.1.1 明暗交替中的視覺
光暗的情況下,眼中所見的航圖以及飛行儀表可能會不可靠,除非駕駛艙燈光充足。在黑暗中,視覺對光會更加敏感。這個過程被稱作暗適應。雖然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完全的暗適應至少需要 30分鐘,但是在暗紅色駕駛艙燈光條件下,飛行員可以在 20分鐘內達到中等程度的暗適應。
紅光會嚴重破壞一些顏色視覺(過濾了紅色光譜),尤其在飛機內識讀航圖時,眼睛會很難把視線集中在航圖上。
|
航空翻譯 www.oldbooknook.com
本文鏈接地址:
儀表飛行手冊 Instrument Flight Ma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