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09 15:27來源:未知 作者:航空
隨著民航業的發展,全世界機場的數量、規模、密度正在不斷地變化。在這種趨勢下,構建綜合性復合型樞紐機場群,在臨空經濟發展中,也成為了必要之舉。在國內,隨著2019年北京新機場運行,以京津冀民航“三市四場”為主的機場群將會出現;放眼世界,全球公認的以紐約為中心的機場群、以東京為中心的機場群、以倫敦為核心的機場群等,都在不斷發揮日益強勁的“臨空”動力。綜合性復合型樞紐機場群該怎么建?對渝北臨空經濟示范區有哪些借鑒意義?本期“海外傳真”帶你去看看這些成熟機場群的做法。
東京羽田機場 東京成田機場 希思羅國際機場 肯尼迪機場 紐瓦克機場 拉瓜迪亞機場 蓋特威克機場 倫敦城市機場 紐約機場群 6個機場統一管理互為補充 旅客總吞吐量達1.17億人次 以紐約為中心的紐約機場群,是全球最繁忙的空域。據了解,該機場群共計包括肯尼迪、紐瓦克、拉瓜迪亞3個大型機場和斯圖爾特、大西洋城、體特保羅3個小型機場。受空域環境限制,距離緊密的多個機場最終構成了紐約機場群,也是典型的“一主多輔”形式的機場群。并在2014年就實現了旅客總吞吐量達到1.17億人次,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1.46億人次。 繁忙但卻規律發展,競爭卻互為補充,這是對紐約機場群最真實的寫照。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就是:紐約機場群6家機場均由一家機構——紐約新澤西港務局統一管理。該機構在成立之初就被賦予對所屬6個機場,集設計規劃、發展建設、運營管理于一身的功能。 借此也真正擁有實現了統一協調發展的可能。例如,在航線航班分流動態調整中:通過限制拉瓜迪亞機場的航班只能飛行2400公里(1500英里),來支持肯尼迪機場國際樞紐建設;通過降低收費標準、優化地面交通等辦法,來吸引紐約三大機場的低成本航空到斯圖爾特機場運營;通過提高體特保羅機場保障標準、降低收費水平,來吸引紐約三大機場的公務機到體特保羅機場運營等。 倫敦機場群 5個機場“蜘蛛網”形布局 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分工明確 倫敦有5大國際機場,分布在倫敦郊外的東南西北方向,分別為希思羅機場、斯坦斯特德機場、盧頓機場、蓋特威克機場和倫敦城市機場。猶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將英國連向世界各地,每年為超過1.4億人次旅客服務。 并且,雖同為國際機場,但這5個機場卻從未由此產生過激烈競爭。原因就在于倫敦機場群里各個機場分工明確,充分利用了當地資源,為不同類型航空公司、有著不同需求的旅客和貨運商務提供不同的票價、服務水平和乘機區位選擇。 其中,希思羅國際機場作為英國最大的國際機場,主要定位為國際樞紐。目前為全球90多家航空所用,可以抵達全球170多個國家;位于倫敦以南的蓋特威克機場,則是很多提供包機服務航空公司的基地;位于倫敦東北的斯坦斯特德機場是歐洲廉價航空公司的樞紐港,是歐洲最大的廉價航空瑞安航空的主要樞紐站;盧頓機場是英國有名的以休閑度假出游為主的機場,大多數的航線服務都是在歐洲,主要接待休閑度假的旅客;最后,倫敦最小的機場倫敦城市機場,主要航班往返于歐洲18個主要的商業城市,并因為該機場靠近倫敦金融區,交通便利,也是很多人選擇商務出行的主要機場。 東京機場群 羽田專飛國內成田主攻國際 瓶頸期制定不同成長戰略轉型 東京作為全球四大國際大都市區之一,以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兩大機場,構成了助力其區域發展的機場群,每年實現了旅客吞吐量合計超過1億人次。作為世界級機場群,東京機場群在協同發展中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政府政策調控。 |